close

 

    偶然一想,我們把人與物之間分隔,以求得我和它,靈與器的不同。但其實我們越是這樣,就越容易忽略人與環境的互動,忽略自我本是透過鏡子才能映照出來,所以常迷失於自我的善變,卻不明白這不過是周遭的事物所賦予的個性罷了。

    這同時也隱喻,我們面對各種不同事物的不同反應,正在呈現我們的各個面相的深層狀態。有人面對公車窗格上呼嘯而過的景色,會幻想白駒過隙,思索時間和生命;有人眨眼定下窗框,用視網膜勾勒周遭的劇情和色調;有人默默地看著天空,想著十分鐘前,或是十分鐘後的事;有人看著窗外卻自己坐著白日夢,更有些人拉上窗簾想要真的作夢,這一切似乎都可以進一步解釋成旅人在生命各種旅程中的反應。因此這個男孩,以這樣的身心狀態,在這個瞬間,在公車上默默地看著前方,這簡單的事情裡面,必定可以詮釋出我筆力遠遠不及的完整思緒。

    而弔詭的是,這一切似乎都無關緊要,因為我們無法從中獲得什麼。我們不知道男孩看著窗外想著生命,是代表他將來會生下三個孩子,還是未來將在貧民窟中打轉。這件事情不是預言,也不是詠嘆,也無所謂宣洩或欣賞,這是典型的資訊而非知識,或者說我們的邏輯無法將他提煉為知識,因此我們通常會忽視它,畢竟這是個資訊爆炸的Y世代。

    但換個角度想,這或許也代表我們所擁有的所謂知識只是自以為是的低解析照片,失去了一半光影還竊以為是真實。雖然這樣說,但這不是批判,我只是在偶然的時間點想起了「弱勢」這個詞。有所謂弱勢團體、亦有些生物瀕臨絕種,而這一切在資訊中亦然。我們整理成知識而系統存放的,是知識中的霸權;但更多則在男孩眼神中默默流失,若有若無,宛若刷牙時的泡沫,豐富了我們的生活,卻轉瞬即逝。

    因此,若我們揪著心神,用力瞧著我們的周遭,其實我們可以找出很多很多被遺忘的事,而這些事落於行間,就成了詩。

    希望這不將是我此刻的偶發性思想,而將化作新的筆鋒,為我久未突破的文章染上新色。

 

    我知這篇略深,但我已經盡我筆力陳述,冀望幾年後再看仍能懂得此刻的想法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sm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